分享按钮

地球物理学专业简介

【专业优势】

    地球物理学专业成立于1975年,为防灾减灾专业群中的核心类专业,具有40多年的办学历史,目前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河北省重点学科。该专业是目前国内高校中唯一面向综合防灾减灾需求,培养地震监测、预测、预警人才的特色专业。本专业现有教师近20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4名,博士5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2名,省级教学名师2名。有国务院特殊津贴特贴专家2名,建有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中国地震局级优秀教学团队。通过统筹行业资源的协同育人机制,形成了以学校为主体,以局属单位协同,人才和技术资源共享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连续两年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第五,星级排名为五星级。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掌握地球物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地震监测、预测、预警专门技术和方法,具有从事地震监测预测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初步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学生要求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应变和适应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具有勤奋进取、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及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主要课程】

    地球物理学专业导论、地磁学、地电学、地震学、重力与固体潮、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场论、连续介质力学、数字信号处理、地球物理数学物理方程、数字地震分析、python程序设计、野外地质实习、地球物理学认识实习、地震监测实习等,毕业论文(设计)可依托合作单位、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科研项目,开展相关的创新实践工作。

【主要技能】

    具备地球物理数据观测、采集、处理和解释的基本能力;掌握地震监测数据采集、分析及处理技能;掌握地震前兆异常识别判定、地震趋势分析和地震会商以及地震速报与预警等核心业务的基本技能;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具备防震减灾业务组织管理能力,跨学科合作与交流的初步能力,对各种不同的工作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防震减灾行业从事地震监测、预测和预警工作,或在资源、环境、灾害、工程等领域开展地球物理场观测、地下精细结构探测等方面的技术服务和项目管理工作,也可从事地球物理观测和勘探仪器设备的维护、安装、软件开发与服务等工作。学校积极鼓励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到相关科研院所从事科研工作。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

【专业优势】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为防灾减灾专业群中的核心类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本专业拥有1个中国地震局级教学团队,现有专业教师8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3名,博士5名,有硕士生导师2名,部分教师具有在勘查行业部门近20年的从业经历。实践教学条件完善,建有河北省地震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具备地球物理探测、数据处理与解释、水槽物理模拟等专业实验室,专业主要设备价值近1500万元,具有稳定的专业生产实习基地和实践教育基地。本专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以学校为主体,与国内石油勘探、矿产勘查和工程勘察等多家行业单位联合,实现协同创新、协同育人,在“创新杯”全国大学生地球物理竞赛、“东方杯”全国大学生勘探地球物理竞赛等赛事中屡获佳绩。本专业就业口径宽泛,可面向地矿、石油、煤炭、建筑、交通、电力、水利、防灾、核工业、环境等行业的勘查技术服务部门。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数学、物理、地质学、地球物理学、信息科学等基础知识,重点掌握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够根据不同的勘查目的进行野外数据采集、室内处理、地质解释及信息服务,培养能在工程建设、环境评价、防灾减灾、资源勘查和能源勘探等领域,从事勘查技术与工程及相关方面的科研、技术开发、实际生产、运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主要课程】

    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数学物理方程、地球物理场论、数字信号处理、连续介质力学、岩石物理学基础、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地球物理测井、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地球物理勘探数据处理与解释;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认识实习、野外地质实习、地球物理勘探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可依托校内外科研单位、生产单位、重点实验室的科技与工程服务项目。

【主要技能】

    掌握重力、磁法、电法、地震等勘探仪器的操作并进行野外数据采集的能力;具有常用地球物理勘探数据的处理与解释能力;具备应用地球物理、地质、钻探等资料进行综合解释的初步能力。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资源勘查、能源勘探、工程勘察、环境评价、防灾减灾、信息技术等行业从事科研、技术开发与服务、实际生产、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地质学专业

【专业优势】

    地质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我校防灾减灾专业群的核心类专业,也是国内唯一一所将地震地质作为特色培养方向的专业,本专业主要开展地震孕育机理、活动断层探测、地震危险性评价、新构造与活动构造年代学、地表变形过程与地貌响应等与地质灾害相关的教学和研究,培养满足防灾减灾救灾的行业需求。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实践教学条件完善。地质学专业授课教师30名,其中有教授2名、研究员2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名,高级工程师2名、副教授10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17名,其中博士生导师2名,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的有11名。

本专业具备矿物与岩石、偏光显微镜、构造地质、古生物、地貌第四纪等多个基础教学实验室,同时建有新构造年代学、活断层探测、高温高压、电子探针、构造物理模拟、散体力学、海洋地质与海洋生态等多个教科研实验室,设备总值达1500万元,同时地质学专业依托“河北省地震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以及“活动构造与地震地质灾害”“地震孕育环境探测与监测”校级重点实验室,在“全灾种、大应急”背景下开展防灾减灾教科研活动。在京津冀一带建有多个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并建有1个河北省级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与地震、地调、环保、地矿等系统多家单位在共享教学资源、共建基地、实践指导、岗位实习等方面实现协同创新、协同育人。本专业除突出防灾减灾方向特色培养外同时融合“大地学”理念,就业前景广泛,直接面向防灾、地调、环保、水环、石油矿产等行业的相关部门就业。

【培养目标】

    地质学专业学生具有坚实而宽广的地质学理论和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知识进行基础地质、地震地质及城市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了解地质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突出的实践能力和一定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创新创业精神;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关地质问题;成为能够从事开展基础地质、地震地质、城市地质、环境和灾害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主要课程】

    地球科学概论、结晶学与矿物学、晶体光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地层学、大地构造学、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地球化学、中国地质学、城市地质学、地震地质学、新构造运动学、野外地质认识实习、野外地质教学实习、地质学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技能】

    具备地质现象综合分析的基本能力;掌握现代化地学手段、方法,具备对基础地质、地震地质与城市地质中的科学问题初步分析的能力;能够基于地质学理论和相关知识进行合理的研究分析,了解相关行业的工作内容及方法,以及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内容;具备独立开展地质学相关内容生产及科学研究的能力。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基础地质、能源(含石油)地质、环境地质、城市地质等领域,也可在防震减灾行业从事地震地质和灾害地质相关专业技术工作。也可继续深造,前往相关大学及科研院所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专业优势】

    防灾科技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成立于2008年,是学校重点支持发展的核心类专业。本专业拥有一支老中青相结合、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任教师队伍,现有教师30名,其中有教授3名、研究员2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名,高级工程师2名、副教授10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17名,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的有11名。

本专业依托“河北省地震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以及“活动构造与地震地质灾害”“地震孕育环境探测与监测”校级重点实验室开展相关教学科研活动,设有偏光显微镜、岩石矿物、构造地质学、矿床学、矿产勘查学等多个教学实验室以及活断层探测、碳十四测年、释光测年、电子探针、岩石高温高压等科研实验室,建有北京西山-天津蓟县、防灾科技学院黄金海岸实习基地、柳江盆地地质实习基地、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等多个综合性实践教学基地,完全能满足本专业的实践教学需求。

    本专业紧密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战略需求,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社会服务需求,逐步加强学生在地质灾害与环境调查方面能力的培养,着力培养能面向资源、环境、灾害等方面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立德树人根本要求,紧密对接全面建立科学高效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新时代应急管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对矿产资源领域的特殊需求,充分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位优势,培养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实践创新能力和防震减灾行业精神,传统矿产资源优势与环境地质、灾害地质特色并重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一定的数学、物理学基础,扎实的化学、地质学和信息科学知识,较系统地掌握自然资源勘查、灾害和环境地质调查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资源勘查、灾害与环境地质调查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研发、工程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学生毕业后,经过五年实际工作的锻炼,达到工程师的素质和能力,能够运用地质、灾害和环境调查理论以及先进的技术方法手段,分析、研究并解决资源勘查、灾害和环境地质调查中遇到的复杂工程问题,成为地勘单位、矿山和能源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行业管理部门等单位中的技术骨干。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主要课程】

    普通地质学、结晶学与矿物学、晶体光学、地层古生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矿相学、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矿床学、矿产勘查学、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遥感地质学、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土壤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工程测量学、地质认识实习、野外地质教学实习、专业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技能】

    具备对地质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的初步能力;掌握矿床资源勘查及灾害、环境地质调查的基本工作方法;具备对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等现代化勘探方法的结果进行地质解释和运用的初步能力;具备对资源、环境潜力作出评价和规划的初步能力。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地质调查、灾害、环境、矿产、矿山治理和地理信息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服务及管理工作,或从事勘查仪器设备等方面技术服务工作,也可到相关科研院所继续深造从事科研工作。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专业优势】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为我校防灾减灾专业群的核心类专业。本专业现有教师8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3名,博士5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3名。部分教师具有在地球信息探测行业近10年的从业经历。实践教学条件完善,建有河北省地震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具备地球信息数据处理与解释、地球物理探测和VR仿真模拟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具有稳定的专业生产实习基地和实践教育基地。本专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国内防灾减灾、地球信息技术服务、卫星应用、金属矿产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联合,实现协同创新、协同育人。本专业除突出防灾减灾方向特色培养外,融合信息化时代的大数据互联网+玻璃地球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理念,就业前景广泛。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政治素质良好,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良好的创新能力,掌握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发展前沿和动态,具备从事地球信息探测、地质灾害预防、国土规划、矿产资源的开发等领域基础研究、技术研发等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主要课程】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概论、地球科学概论、地球物理学、遥感信息与图像处理及应用、地学信息处理与分析、GIS原理与应用、全球定位系统、构造地质学、并行编程与地学程序设计、环境地质学、地质制图与地学空间数据库、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认识实习等,毕业论文(设计)可依托合作单位、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科研项目,开展相关的创新实践工作。

【主要技能】

    具备地球信息探测、地质灾害预防、国土规划工程设计、资源勘探开发的基本能力;掌握地球物理、地质学和地质灾害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信息提取和数据可视化等的核心业务的技能;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具备开展地球信息数据处理与分析、野外地质调查和生产实践的专业技能,跨学科合作与交流的初步能力,对各种不同的工作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在应急管理行业从事地球探测、地质灾害预防、国土规划等应用研究和生产管理工作等工作,或在资源、环境、工程等领域从事地球信息探测方面的技术服务及项目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