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学专业

地球物理学专业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75年国家地震局天水地震学校建校之初,200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河北省重点学科、河北省地震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主要的支撑专业。本专业是国内高校中唯一面向防震减灾行业,培养地震监测、预测、预警专门人才的特色专业,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公布的中国一流专业排名中,被评为应用型高校六星级专业(中国一流专业)。本专业立足防震减灾事业发展,面向防灾减灾救灾,聚焦地震灾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政治素质良好,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创新素质良好,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学、地质学基础,熟练掌握地球物理学理论与方法、地震监测预测预警技术,具备从事壳幔精细结构和变形探测、地震地质灾害监测与风险评估、孕震环境探测等领域基础研究、技术开发等工作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本专业现有教师14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6名,博士7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6名,国务院特殊津贴特贴专家1名,同时从中国地震局各科研院所聘有硕士生导师50余名,建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河北省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中国地震局优秀教学团队各1个。本专业历届毕业生中,有超过30%的学生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其它毕业生主要在防震减灾行业从事地震地质灾害风险监测预测预警、仪器研发和运维、应用软件开发与服务等工作,或在资源、环境、工程等领域从事地球物理探测方面的技术服务及项目管理工作。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200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公布的中国一流专业排名中,被评为应用型高校六星级专业(中国高水平专业)。本专业立足防震减灾事业发展,面向防灾减灾救灾,聚焦地震地质灾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知识,掌握现代地球物理勘探、数据处理和资料解释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了解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前沿动态,具备从事地壳结构精细探测、地质与工程灾害隐患探查、矿产与油气资源勘探等方面工作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现有教师10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3名,博士6名,硕士生导师2名,中国地震局优秀教学团队1个。学生毕业后可在防灾减灾、资源与环境、工程建设等领域从事与勘查技术相关的施工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资料解释、管理和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地质学专业

地质学专业200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国内唯一立足防灾减灾行业,以地震地质作为特色方向的地质学类本科专业,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公布的中国一流专业排名中,被评为应用型高校六星级专业(中国高水平专业)。本专业立足防震减灾事业发展,面向防灾减灾救灾,聚焦地震地质灾害,培养思想政治素质良好、实践创新能力突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具有扎实宽广的数学、物理学、化学基础,熟练掌握地质学知识、理论和方法,了解地球科学的前沿和发展动态,具备从事基础地质、地震地质、城市地质、环境地质等领域工作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本专业现有教师14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6名,博士12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11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中国地震局骨干人才1名。同时,聘有中国地震局各科研院所的兼职硕士生导师40余名。学生毕业后可在应急管理、地质调查、防灾减灾、生态环境、城乡规划、资源开发、信息服务等领域从事基础研究、工程应用、管理和服务等工作,也可到相关科研院所和高校继续深造。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于200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是我校防灾减灾专业群的核心类专业,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公布的中国一流专业排名中,被评为应用型高校四星级专业(中国高水平专业)。本专业立足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扎实的数学、化学、地质学及地球信息科学知识,系统掌握矿产资源勘查、灾害与环境地质调查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了解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领域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在矿产资源勘查、灾害与环境地质调查等领域从事设计、评估、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本专业现有教师13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4名,博士7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6名。学生毕业后可在地质与资源调查、灾害和环境调查与评价、矿山治理、地理信息科学研究与服务等领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也可到相关科研院所和高校继续深造。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217月申请设立,202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是我校防灾减灾专业群的核心类专业。本专业立足防震减灾事业发展,面向防灾减灾救灾,聚焦地震地质灾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基础,熟练掌握地球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了解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发展前沿和动态,具备从事地球信息探测、地质灾害监测、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开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领域基础研究、技术研发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本专业现有教师8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3名,博士5名,硕士生导师3名,部分教师具有在地球信息探测行业近10年的从业经历。学生毕业后可在急管理、防灾减灾、国土规划、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等领域从事与地球科学相关的施工设计、地质建模、数据可视化、信息提取、管理和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到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继续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