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培养特色】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扎根于宽厚的人文社科知识平台和自然科学知识平台,系统融合了当代信息领域的最新成果,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注重创新性、技术性、实践性、可塑性和综合性,培养专业特色鲜明、实际操作能力突出的高级传媒应用型人才。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推行“分流培养,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设置新媒体设计和新媒体传播两个方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满足信息社会发展需求的,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复合型新媒体信息传播专门人才。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具有全面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扎实的新闻传播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沟通表达、团队合作能力,具有国际视野,能够不断创新;系统掌握新闻传播实践知识、具备新闻传播实践能力,掌握媒介融合规律,熟悉网络与新媒体运营机制和传播实务,能够胜任新闻报道、媒介运营、新媒体设计、新媒体传播等工作。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为社会亟需人才,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和广阔的就业领域。可以在新兴媒体、传统媒体、政府机构、出版公司、广告机构、公关机构、大型企业、电子商务企业等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传媒相关的各类工作。

【培养要求】

    (一)知识要求

    1.掌握新闻传播学、管理学、艺术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

    2.系统掌握新媒体创意策划、生产制作、集成整合、分发传播及运营与管理方面的知识,了解本专业及相关领域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3.掌握基本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法律规范知识。

    (二)能力要求

    1.掌握必备的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研究方法,有解决新媒体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对本领域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或解决方案;

    2.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熟练使用当代信息传播手段和工具,能够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等多媒体平台完成生产与传播工作;

    3.具备理解和分析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的基本能力,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

    4.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媒体专业规范和理念;

    5.具备个人角色认知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能够与同行、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协调,能够作为成员或领导者在团队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6.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通过不断学习,积极适应环境变化,实现个人可持续发展。

    (三)素质要求

    1.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政治敏感性强,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有道德,有思想;

    2.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心,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具有自然科学和公民的基本素养,具有良好的人文底蕴,了解国情民意;

    4.具有新媒体传播的专业素养,具备全球化和国际化视野,具有跨文化传播的基本素养。

【行业服务】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通过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在创新创业项目、学科竞赛、行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利用学科专业特色,积极开展防灾减灾舆情服务和科普服务,从2016年开始承担中国地震局涉震舆情监测工作,目前与四川省地震局、广东省地震局、湖南省地震局、浙江省地震局、江西省地震局、贵州省地震局等6个省局签订舆情服务合作协议。

广告学(广告设计)专业 (本科)

【专业介绍与培养特色】

    广告学专业培养从事广告创意策划、品牌设计与运营、新媒体设计与应用、新媒体运营、市场营销与研究、新媒体传播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以传播学、设计学、营销学为学科背景。我校广告学专业通过充分调研广告公司及国内外知名高校,以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为统驭,强化与地震行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企业实务界与广告教育的良性互动循环,积极探索新媒体背景下、国际化视野的广告人才培养。通过课程模块化、实践项目化、学习团队化,推行“创新实践、复合培养”的人才培养特色及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广告学专业教学新体系,为持续推动我校广告学专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广告学专业设置广告设计与新媒体传播两个方向。

    广告设计方向:在学生具备广告学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基础上,突出视觉设计与品牌设计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使学生具有从事广告设计、品牌设计、新媒体设计与运营、影视广告制作能力。

    新媒体传播方向:在学生具备传播学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基础上,强化新媒体传播、品牌传播、舆情监测与分析能力培养,使学生具备新闻发布、广告文案写作、舆情监测能力。

【培养目标与素质特点】

    广告学专业培养学生具备坚实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基础和广阔的知识视野,培养具有广告策划、创意、广告设计、新媒体设计与运营、新闻发布、经营管理等基本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突出培养学生的广告视设计、新媒体运营与广告策划能力。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及创新思维能力,以及较强的文字和视觉表达能力的复合型广告人才。

【创新创业与行业服务】

    广告学专业通过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充分带动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在创新创业项目、学科竞赛、行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广告学专业师生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高校大学生生肖设计大赛等各类国内外赛事中获奖200余项,获得业内好评。

    利用学科专业特色,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科普服务、防灾减灾视觉符号设计等行业服务和社会服务,近三年完成了吉林省地震局长白山火山监测研究成果数字展示平台建设服务、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应急救援队员动漫人物形象创作系列作品、深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院形象系统及视觉物料设计项目、甘肃省永靖县旅游文创系列产品开发设计等。

【就业能力与发展方向】

    广告学专业毕业生能在广告公司、新闻媒体、市场调查机构、信息咨询行业、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文化创意产业部门及其它相关机构从事广告创意策划与设计、广告经营管理、品牌运营管理、市场研究、市场策划、新媒体设计与运营、网络舆情监测与信息发布等工作。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专业介绍与课程安排】

    防灾科技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个有着深厚学科积淀和教学实力的经典优质专业。现有专业任课教师13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8名,博士5名。学科涉及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等多个专业领域。

    团队科研能力突出,教学质量优异。先后获得2013年全国古籍图书一等奖,2014年优秀博士后成果奖,2015年防灾科技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16年河北省优秀社科成果奖三等奖,2016年防灾科技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9年防灾科技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0年廊坊市社会科学成果“佳作奖”等。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4项,中国地震局项目7项,河北省教育厅项目9项。出版专著9部,编著教材7部。团队成员组成的“中国文学教学团队”2018年评为中国地震局局级优秀教学团队。先后又获得防灾科技学院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3人次,二等级3人次,三等奖3人次。获得防灾科技学院优秀教学质量奖16人次。获得河北省优秀教师1人次,防灾科技学院优秀教师6人次。

    在大学四年里,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同学们开设的课程有中国语言文学类、文艺理论类等专业核心课,同时为了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又开设了电脑图文图像、非线性编辑、摄影摄像技术、新闻采访与写作、语文教学能力、影视文学与创意写作等实践类、技能类课程。各类课程经过多年建设,拥有校级金课2门,精品课8门,重点课10余门,深受广大学生的信赖与欢迎。

【实践条件与特色活动】

    汉语言文学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拥有丰富的实践条件。目前运行中的实验室有摄影摄像实训室、影视文学与创意写作实训室、古典文献综合操作室、古籍数字化机房、人文小剧场、全媒体技术实训室等。又开展了一系列专业特色活动,例如影视文学工作室的同学们创作了众多优秀的影像成果,形成了校园微电影、经典朗诵视频、生态民俗纪录片等系列品牌作品。在人文小剧场,同学们每年都定时推出四部自编自导自演的“感悟经典”话剧作品,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名片,展示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活力与风采。

【培养目标与素质特点】

    汉语言文学专业以“知行合一”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既培养学生的文学与文化底蕴,又以丰富的课内外实践体系提高应用能力,让同学们充分施展出自己的学业专长与成才潜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学们,人文素养高,创新能力强。具有出色的语言文字运用水平,具有深厚的文学审美感悟能力,具有切实的语文教育和行政事务能力,具有先进的新闻采编和影像处理能力。

【就业能力与发展方向】

    经过四年的本科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广,适应能力强,就业率高。毕业生们既可以成为语文教学工作者,又可以从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宣传、秘书、行政等工作;既可以进行新闻出版行业的采写和编导工作,也可以开展新媒体行业的创作和策划工作。同时,每年都有不少优秀同学选择继续深造,考取全国各类知名大学的学术型或专业型硕士,成为母校的骄傲。